7月22日上午9時許,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溶制爐散發的高溫讓空氣變得灼熱,熱浪如潮般裹挾著每一個角落。
在機械運轉此起彼伏的轟鳴聲中,縱峰,穿梭于溶制、成型到包裝各條生產線之間,時而俯身檢查設備運行狀態,時而與工人交流操作細節,時而檢驗玻璃成品的外觀質量……
“現在,我們主要生產香水瓶、香薰瓶等1000多品種的中高端產品,主要是出口國外,客戶甚至對產品重量都會有要求,絲毫馬虎不得。”將檢驗合格的一個香薰玻璃杯放回生產線上,44歲縱峰才直起身子,擦拭著額頭上不斷滾落的汗珠,笑著向記者介紹。
作為生產制造部的負責人,縱峰已經在玻璃行業深耕二十余載,用匠心與創新熔鑄出一段不平凡的工匠人生。
從“門外漢”到“技術通”
“熔制車間是玻璃生產工藝的‘心臟’,負責將原材料變成成型玻璃,在生產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在這里,原料進入熔窯,在1600℃高溫下熔化為玻璃液,然后緩緩流入錫槽,經拉邊機拉引成玻璃板,玻璃板經退火窯退火后傳送到冷端設備進行冷卻……”工服已被汗水浸濕的縱峰熟稔地介紹著,言語里充滿了自豪。
19歲剛進入金冠玻璃時,縱峰對玻璃生產工藝幾乎一無所知。“那時候就是個‘門外漢’,連最基本的操作都要從頭學起。”他回憶道。但正是這份“空杯心態”,讓他開啟了持續二十余年的學習之旅。
“玻璃行業技術更新快,不學習就會被淘汰。”這是縱峰常掛在嘴邊的話。憑著一股“鉆勁”,他把業余時間全用在了學習上,硬是從零基礎啃下了消防設施操作中級證書、首席質量官等多項專業資質,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精通玻璃生產全流程的技術專家。
2020年,公司啟動能耗管理平臺建設時,面對設備數據采集、系統兼容等難題,縱峰主動請纓。他帶著團隊扎進車間,連續數月跟蹤記錄高能耗設備運行數據,逐一破解技術瓶頸。他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寫滿批注的技術手冊。平臺建成后,實現了負荷實時監控、過載自動提醒等功能,每年為公司節約大量能源成本。
一次,公司的關鍵生產設備突發故障,整個生產線面臨停滯,這不僅會影響產品交付,也給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公司的聲譽。
縱峰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時設備還殘留著高溫,他不顧自身安危,迅速展開檢查,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在短時間內就找到了故障點。
汗水浸透了工裝,高溫灼紅了皮膚,他硬是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最終讓設備恢復運轉。“當時就一個念頭,不能影響生產。”縱峰樸實的語言里,透露著對工作的執著。
創新路上的“破壁者”
走進金冠玻璃的生產車間,一臺臺自動化設備井然有序地運轉著。其中最新式的全自動伺服取出機械手格外引人注目——它能精準地從650℃高溫的模具中取出玻璃制品,動作靈活如人的手臂。
這項創新,正是出自縱峰之手。
“以前取玻璃全靠人工,不僅效率低,工人還要承受高溫烘烤。”縱峰指著機械手介紹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帶領團隊歷時半年攻關,經歷數十次失敗,最終研制出這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如今,公司97%的玻璃制品實現自動化取出,年節約成本超百萬元。
這樣的創新在縱峰的工作中不勝枚舉。2021年,他將傳統液壓傳動壓機改造成全自動電動伺服壓機,每年降低能耗110余萬元;2024年,他了解到南京久旭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磁懸浮空壓機具有高效節能的特點,又將目光投向了空壓機的節能改造。為了將公司的螺桿空壓機更換為磁懸浮空壓機,他全程跟進,確保改造工作人員順利進行。經過改造,每年節約用電51.6萬度,約39.7萬元,進一步降低了公司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為此,同事們笑稱他是“行走的節能器”,而縱峰卻說:“我只是見不得資源浪費。”
管理創新的“排頭兵”
“管理不是管著人,而是激發人的干勁。”作為生產制造部負責人,縱峰深知“人”是企業發展的核心。
他大膽推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模式,通過自評互評定崗位、定薪酬,讓“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大不同”。
在縱峰的推動下,公司逐步建立起程序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崗位優化讓人力成本降低15%,流程再造讓生產效率提升20%,車間里處處透著“比學趕超”的活力。
“以前干多干少一個樣,現在績效考核透明了,大家干勁更足了。”員工們紛紛稱贊。
“縱哥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提起縱峰,車間員工們總有說不完的暖心故事:同事家里有困難,他悄悄送去慰問金;新員工技術不熟練,他手把手傳授經驗,帶出了十多名技術骨干……
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璞贊許道:“縱峰在工作中兢兢業業,遇到問題時總是身先士卒,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熱愛學習大膽創新,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他是全體員工的學習標桿。”
憑借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和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縱峰先后榮獲淮北市勞動模范、淮北市最美職工、相山區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用實干與創新詮釋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擔當。
匠人精神的時代傳承
每天清晨,他第一個到車間;每次設備檢修,他總沖在最前面。
在縱峰勞模創新工作室,他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新員工小李回憶:“縱師傅手把手教我技術,連‘獨門訣竅’都傾囊相授,讓我能夠迅速獨當一面……”
這種無私傳承的精神,讓縱峰贏得了“工人教授”的美譽。但他始終保持著勞動者的本色。“玻璃行業也要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產業工人的責任。”
每天,看著一箱箱羅列整齊的成品,縱峰的心里就會漾起驕傲。
夜幕降臨,金冠玻璃的生產車間依然燈火通明。縱峰的身影穿梭其間,這是現代工匠的剪影。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生產,從人工操作到自動化控制,縱峰用二十年的堅守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那是對技藝的極致追求,對創新的不懈探索,更是對責任的勇敢擔當。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趙莎莎
攝影記者 梅月
通訊員 張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