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一大早,杜集區常見家庭農場的彭常見剛把150余畝西瓜銷售差不多,又馬不停蹄地在葡萄園里忙碌著。這位區政協委員、村民眼中的致富帶頭人,在鄉村沃野書寫著“新農人”的奮斗篇章。
扎根家鄉沃土
1997年,彭常見高中畢業后回家務農。2006年他試種四分地的番茄,開啟了探索之旅。隨著經驗積累,他逐步擴大種植規模,漸漸有了知名度。2013年,彭常見承包了200余畝土地,建成了7棟溫室及230畝鋼架大棚。同時引進了先進的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地進行灌溉和施肥。此外,他堅持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提升土壤質量。目前,農場的西瓜、綠寶石等產品已獲得4項綠色食品認證,成為市場上備受青睞的優質農產品。
創業之初,彭常見就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幾本厚厚的筆記本里記錄著不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通風要求、光照時間、水分控制等種植要點。憑借這股執著與鉆勁,他西瓜提前20天上市,瓜田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2019年,彭常見成立了常見家庭農場。近年來,農場發展勢頭強勁,先后獲評省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彭常見也先后獲評全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鄉村振興高級農藝師。
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一個人富不算啥,帶領鄉親們一起富那才是真本事。”彭常見一直懷揣著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夢想。
在彭常見的農場里,常年固定用工20余人,工人大多是周邊村莊的村民,農忙時節農場額外用工三四十人。多年來,彭常見不僅為鄉親們提供了工作崗位,還義務提供技術指導。他還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讓村民們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種植技術。彭常見組建農資采購聯盟,為農戶爭取到20%的農資采購折扣。2024年,石臺鎮發揮常見家庭農場的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與村集體合作社等組建淮北市石臺鎮虹豐小麥產業聯合體,輻射當地及周邊3萬余畝耕地,讓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彭常見說,自己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2023年一場大風讓他80多個大棚嚴重受損。政府連夜協調保險公司定損,僅3天20萬元救災資金到位,后來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助力他擴建了智能溫室。如今,彭常見的農場已成為全鎮的“鄉村振興實訓基地”。他的辛勤付出也換來了豐收的甜蜜,農場產品除了本地銷售外,還遠銷蘇州、上海等地。
記者 馮冬梅 通訊員 王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