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歲的劉雷鋒,是濉溪縣郵政分公司南坪鎮級運營中心的一名鄉郵投遞員。
18年來,他一人一車,全年無休,行走在鄉郵路上。
這些年,他投遞報刊748萬份、信件39萬件,郵件妥投達100%,從未發生過缺報少刊、丟村甩點、捎轉郵件等情況。
他以19萬公里的行程,織就了一張溫暖的鄉村郵路網,成為鄉親們心中“行走的親人”。
1
“綠衣使者”
任樓村、老家村、廟臺村……劉雷鋒的服務范圍不僅有三個行政村,還包括南坪鎮境內的任樓煤礦、礦附屬單位、工人村及周邊村民。
18年寒來暑往,郵車轍痕里沉淀的不僅是報刊信件,更是一份份守望相助的溫情。
面對70多棟工人村住宅樓,他抓住每天中午工人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的時間,把一件件郵件送到用戶手中。礦上退休老人多,他就細心地采取了上樓入戶的投遞方式……
每次,聽到礦區退休老人們夸他是“好職工、活雷鋒”時,劉雷鋒就樂呵呵地笑,心里更加認準了“一封信、一顆心,一份報紙見真情”的信念。
5月6日下午2時許,在南坪鎮級運營中心分發室里,劉雷鋒手指翻飛如蝶,抽、卷、插、疊,百種報刊在翻動的“沙沙”聲中迅速歸位,掌心的老繭見證著經年累月的磨礪。
“冬天風雪,夏天烈日,曬傷凍傷是常事,但是每次上門送件時,鄉親們每一句熱情的招呼都讓我很有成就感。”面容黝黑,淳樸的笑容里透著溫厚的他,一雙手上布滿了因經常分揀信件包裹而裂開的小口子。“這一行想做好并不難,秘訣是要走心、愿意干。”
每天,南坪鎮包裹、快遞、信件、報刊從濉溪縣城送過來兩趟,分別是上午10時和下午2時,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時段之后,有時晚上七八點了還奔波在鄉郵路上。
幾年前的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把公路淹沒,摩托車無法騎行。為了不讓大雨淋濕郵件,他將雨衣蓋在郵袋上,頂著大雨一步一挪地推著車走。
“那一路滑倒了好幾次,每一次爬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用雨衣蓋郵袋,因為郵袋里裝著多少人的期盼啊……”劉雷鋒感慨地說。
“小劉,你的手和膝蓋是怎么回事?都出血了!”那天,直到收到報紙的王阿姨一聲驚呼,劉雷鋒才發現自己的衣服上都是血。
“這么多年來奔走在鄉郵路上,這些已經是家常便飯。比起老一輩投遞員,我們已經很幸福了。我吃的是這碗飯,就一定要干好!”劉雷鋒爽朗地笑道。
2
堅守初心
2007年10月,在外地打工的劉雷鋒告別了繁華城市,回到家鄉當了一名鄉郵投遞員。入行第一天,一張十多個村的路線圖就把他繞了個暈頭轉向。
為了盡快熟悉業務,劉雷鋒向書本學習,向老職工請教,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他用筆記本邊投遞邊記用戶的地址、聯系電話、畫上用戶家庭的住址草圖,晚上還要復習當天的工作筆記,不到一個月,就熟悉了所投遞區域的所有信息,摸索整理出一套系統全面的投遞方法。
如今,轄區里有百余戶村民訂閱了報刊雜志,每天來的郵包里有100余種報刊,這些報紙有的好幾份放在一起,有的是好幾種放在一起,都需要一份一份地分揀開。
每天在分揀報刊的過程中,他就已經在心中將用戶的名字、訂閱刊目、家庭地址描繪了一遍。此外,蓋完郵戳需要送達的信件、小包,村民需要他捎帶的生活物品,劉雷鋒都統統在心中過濾一遍,并預設好投送路線,因為這一走就是最少70公里,一天的路程。
從自行車到摩托車,變的是工具,不變的是郵政人的初心。
有人覺得快遞員只是“跑腿的”,但劉雷鋒深知:自己傳遞的不僅是包裹,更是承載學子希望與夢想的錄取通知書、游子思鄉的牽掛、企業發展的機遇,是皖北大地的百姓和外界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加,信件、包裹經常出現“原址查無此人”“地址不清、不實”。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劉雷鋒都反復詢問周圍住戶,實在打聽不到收件人地址的,他就到派出所戶籍科查詢……
多年來,在劉雷鋒的努力下,100多件地址不詳的郵件找到了“主人”。
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南坪人,在外打工的這些年,對家鄉的親人很是牽掛和思念。做了鄉村郵遞員后,也更了解在外的游子寄回家的一封家書,飽含著思鄉、思親的深情,我努力為這些地址不詳的信件找到接收人,就是要將這份思念的線連起來……”
3
便民貼心人
近幾年,鄉村里的空巢老人悄然增多,劉雷鋒的心里就多了惦念。
幫老人搬東西,維修安裝小家電、每天多一聲問候……他的“鄉郵”服務,潤物細無聲。
鄉郵路上跑了18年,劉雷鋒熟悉了村里每一戶的家庭狀況。誰家的孩子在外打工,哪一戶的老人身體不好需要多惦記著些,他心里都有本賬。“每天能順道和他們聊幾句閑呱,叮囑他們一聲天冷添衣啥的,我心里也就跟著踏實。”
劉雷鋒手里褪色的工作簿里,密密麻麻的手繪地圖和電話號碼,勾勒出這位鄉郵員的“民生臺賬”:誰家孩子在外務工,哪戶老人需定期送藥等等,他都如數家珍。
他的郵車后廂里,常備著幫村民代購的油鹽醬醋;遇到獨居老人屋頂漏雨,他放下郵件抄起工具,幫忙上房修補;路上要是遇見個什么事,他都得管管……
在南坪鎮,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小劉,這位十幾年來風雨無阻的鄉村投遞員,已然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平日里,劉雷鋒還義務幫村民代銷土特產品,替他們收款匯款、代繳水電費等等,村民們都贊許地說:小劉的鄉村郵路,變成了“便民路”。
年過八旬的朱圣申老人說:“小劉的郵包是個百寶箱,裝著全村的牽掛呢……每天見到小劉聊兩句,心里就覺著舒坦!”一條郵路,一路青春,這條崎嶇的郵路,劉雷鋒迎著朝陽、踏著月光,度過了6000多個日夜,雖然辛苦,卻樂在其中。
濉溪縣“五一”勞動獎章、淮北市勞動模范、淮北好人、安徽省“十佳最美快遞員”,2022年,他榮膺安徽省勞動模范,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濉溪縣分公司特意成立了“劉雷鋒勞模工作室”。于是,定期與員工們分享工作心得,宣講勞模工匠精神,成為了劉雷鋒的工作之一。
今年,劉雷鋒又榮膺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這讓他激動又自豪。
從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被迫輟學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這十八年的歷程,劉雷鋒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堅實有力量。
“郵路再長,長不過鄉親們的期盼。”撫摸著郵車里有些磨損的方向盤,劉雷鋒望向遠處錯落有致的村落。
這位樸實的鄉郵員始終相信,每一封家書都承載著游子的思念,每份報刊都播種著希望的星火,而那條蜿蜒的鄉郵路,則將通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 徐志勤 張紅計
通訊員 韓桂芳
攝影記者 梅月 通訊員 張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