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初,牧場只有40頭牛,占地面積也就600平方米左右,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和精心管理,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現已有兩百多頭牛,占地面積達5千多平方米。”談到牧場近年來的變化,位于杜集區段園鎮的華東牧場負責人陳世成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
2015年,陳世成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后,萌生了自己干事創業的念頭。由于周邊市場對牛肉的大量需求,他捕捉到養牛市場的廣闊前景,經過認真的考察和分析決定發展肉牛養殖業,自此開啟了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創業征程。
“創業是艱難的,更是艱辛的,養殖場創辦初期,所有的工作都在我一人身上,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為牛添飼料,清掃牛舍,深夜還要再起來到牛棚轉一圈,觀察牛的生長情況、健康狀況等。”創業初期,陳世成面臨著諸多困難,所有事務都需親力親為。
隨著養牛業的發展,資金與養殖選址問題猶如“兩座大山”壓住了他,在資金方面,由于初期投入較大且回籠緩慢,飼料采購、牛犢引進等都需要大量資金,資金鏈時常處于緊繃狀態;在養殖選址上,合適的場地不僅要考慮面積、地勢、水源等養殖需求,還需符合環保、土地規劃等政策要求,他曾在周邊鄉村尋覓數月,考察多處地塊,卻因各種原因未能確定。
面對困境,陳世成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他向村里反映困難后,鎮政府迅速給予了大力支持。相關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他的養殖場規劃與資金缺口后,積極溝通協調,為他提供了創業貸款的信息與申請途徑,并協助他整理貸款所需資料,最終成功獲批一筆額度可觀的貸款,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在養殖選址問題上,相關部門也積極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實地勘查與評估,確定了一塊交通便利、環境適宜的土地,使養殖場得以順利籌建并逐步走上正軌。
在養殖場運營過程中,陳世成深知科學養殖的重要性。養牛期間他閱讀很多黃牛養殖方面的書籍,利用一切空閑時間鉆研,使自己從“門外漢”到掌握黃牛的適應期、增肉期、催肥期等,成為了養牛專家。為掌握先進的養牛技術,他積極參加各類養殖技術培訓課程與研討會,學習最新的黃牛品種選育知識與飼料營養搭配方法,并主動前往知名的大型養牛企業參觀,學習在牛舍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通過不斷地實踐,他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家養殖場的養殖模式,熟練運用科學方法飼養,不僅提高了肉牛的生長速度與品質,還降低了養殖成本與疾病風險。近年來,華東牧場的肉牛吸引了眾多客商,產品銷往淮北、徐州、宿州、合肥、蕪湖等地。
陳世成在發展自身事業的同時,不忘回饋周邊村民,他先后扶持和幫助了很多本村和鄰村的養殖戶。他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大量收購農忙后剩余的秸稈,將其加工轉化為牛飼料,一方面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另一方面降低了飼料成本。同時,他將牛糞無償提供給村民作為小麥肥料,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綠色循環發展。
“下一步,我計劃在三年內將肉牛存欄量提升至500頭以上,加速投資新建現代化、智能化的牛舍,配備先進的通風、溫控、自動投喂與清潔設備,進一步優化養殖環境,提高養殖效率與肉牛品質?!闭劦金B殖場未來的發展方向,陳世成充滿自信地說。
記者 鄒晨光 見習記者 劉奕彤
通訊員 縱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