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錢袋子鼓沒鼓,更要看大家伙精神風貌怎么樣。
近年來,我市下大力氣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擴大鄉村優質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在加快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想方設法讓農村洋溢文化氣息。
在濉溪縣四鋪鎮,十里八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家一級演員帶去的精彩豫劇表演;在烈山區宋疃鎮,廣場舞交流賽、民間藝術演出選拔賽等等,讓農民當主角,百姓有了才藝展示的舞臺;在杜集區,社區運動會廣場舞業余聯賽、腰鼓展演、美麗鄉村健康跑,追求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基層形成……淮北大地上,農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新時代的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再滿足于“有沒有”,而是更加注重“好不好”。
讓農村洋溢文化氣息,就得端出“經濟實惠、營養可口、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要“投其所好”送文化,尊重農民群眾主體地位,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為農民群眾送去具有鄉土氣息、富有鄉村特色、貼近農民生活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要“投其所好”種文化,發揮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掘鄉土文化能人、本土文化資源,培育文化力量,推出富有農趣農味的文化活動、體現鄉村和諧和順和美的文化產品。
文化具備滋養人心、振奮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讓農村洋溢文化氣息,讓農民擁有更多精神獲得感,大家伙才能滿懷信心地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 高小瑩 任曉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