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相山區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刻在發展實踐里,瞄準教育、醫療、養老這些群眾天天惦記的事,把民生實事辦在點子上、落到心坎里。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讓群眾的獲得感穩穩當當,幸福感越來越濃,安全感實實在在。
教育惠民:為孩子鋪穩成長路
對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都是天大的事。相山區在教育上既兜牢底線,又搭好平臺,就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安心讀書、全面發展。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這是相山區的硬承諾。2025年,全區精準對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落實資助1098人次,資助金額達數百萬元。這些錢直接打到家長賬戶上,幫困難家庭卸下了學費包袱,讓孩子們坐在教室里,眼里只裝著書本和夢想。
“孩子沒人帶”“公辦園進不去”“下班接娃趕不及”,曾是不少家長的煩心事。2025年,相山區把安心托幼當成重點事來辦,新增托位480個,12家幼兒園專門開設了托班。第二實驗幼兒園毓秀園、中湖園新開園后,一下子多出540個公辦學位,不少家長感嘆“終于不用為孩子入園愁了”。針對“接娃難”,幼兒園全面推行延時服務,家長哪怕下班晚點兒,也不用一路狂奔,心里踏實了不少。
硬件跟上了,孩子的成長質量也不能含糊。相山區推進教室光環境達標工程,換上柔和的護眼燈,孩子們看書、寫字時眼睛舒服多了。梅園小學學生家長王女士說:“孩子剛上一年級,我本來擔心他不適應,沒想到學校老師特別負責,還有課后延時服務,我們家長省心太多了。”
除了日常教學,相山區還著力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陽光體育促進行動讓校園里的運動身影多了起來,孩子們在操場上跑跳嬉戲,強健體魄;課后服務也越來越豐富,繪畫、書法、舞蹈社團應有盡有,非遺進校園、校園藝術節等活動輪番上演。全區5所全國、全省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帶頭營造濃厚文化氛圍,讓孩子們在課本之外,既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
醫療衛生:筑牢群眾健康防線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相山區盯著群眾看病就醫的“堵點”“痛點”,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水平,把健康守護送到群眾身邊。
“以前看病要跑大醫院,排隊就得小半天。現在社區醫院改好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專家,太方便了。”這是不少相山群眾的真實感受。2025年,相山區根據群眾需求,對多家社區醫院進行升級改造,如今的社區醫院窗明幾凈,常用藥品擺得滿滿當當。更貼心的是,這里常年有上級醫院專家坐診,不用掛號排隊跑遠路,群眾看病既省心又省力。
兒童口腔健康是家長們的重點牽掛。相山區推進健康口腔行動,加強兒童口腔疾病干預,2025年就為28%的適齡兒童做了窩溝封閉,給孩子們的牙齒穿上“防護衣”。同時,基層口腔醫生定期參加專業培訓,診療技術越來越過硬,家長帶孩子看牙不用再往大醫院擠。
在女性健康保障上,相山區同樣細致周到。2025年,為124名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免費做了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社區工作人員還挨家挨戶宣傳“兩癌”防治知識,提醒大家按時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理念慢慢傳開,切實守住了女性的健康底線。
養老服務:暖透老人晚年生活
養老問題連著千家萬戶的牽掛。相山區探索養老服務新模式,從“吃得好”到“玩得樂”,再到“住得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溫度、有品質。“一頓熱乎飯”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相山區沒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想出好辦法:社會餐館幫著做、養老機構供餐、單位食堂騰名額、社區新建老年食堂,多種模式結合,建成了一批助餐示范點。“助餐點的飯菜軟爛入味,每天都不重樣,一頓飯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讓我們老兩口吃飽吃好還不用自己開火刷碗了”洪山社區的高奶奶說道。2025年,全區有近58萬人次老年人在社區吃到了熱乎飯,這“舌尖上的幸福”暖到了老人心里。
除了吃得舒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相山區搭起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老年教育網絡,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上學。目前全區有99所老年學校,2萬多名老人在冊學習。西街道老年學校還評上了安徽省示范老年學校,他們的辦學案例《“五強化”繪就“夕陽紅”》,更是被教育部選進了《新時代社區教育案例·百選》。在這里,老人們練書法、打太極、唱紅歌,既能學新技能,又能交上老朋友,日子過得充實又熱鬧。
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相山區的關懷更細更實。2025年,為24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做了適老化改造——衛生間裝扶手、臥室換高度合適的床、客廳擺防滑地墊,從這些小細節入手,改善老人的居住環境,讓他們在家住著安全、方便,生活質量實實在在提了上來。
記者 楊紫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