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尚未散盡,集市已迎來熙熙攘攘的人流。商販的吆喝聲、購物者的交談聲與運輸工具的聲響相互交織,構成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市井圖景。
在相山區東街道“趕集吧”集市入口的開闊區域,數張折疊桌拼接而成的接待臺上“人大代表聯絡站”的紅色展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人大代表正在熱情地接待群眾。
“你好,我有問題想反映!”從事蔬果經營的李大姐來到接待點,她的圍裙上還沾著新鮮的泥土:“立交橋東側的土路存在多處坑洼,雨天不僅影響通行,攤位擺放也難以穩固,能不能給修修?”代表們詳細記錄了她的訴求,并表示一定把她的問題傳遞給有關部門,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到現場進行了核查。
趕集的居民們也被接待點的活動吸引。家住附近小區的王大叔提著采購的蔬菜,來到臺前說道:“同志,八號橋的菜市場目前沒有明確的停車區域,我們買菜時只能將電動車停靠在路邊,既影響交通通行,也存在安全隱患,能不能給規劃個專門的停車區域。”他的話音剛落,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家長也隨聲附和,代表們一邊耐心傾聽群眾訴求,一邊將各類意見分門別類記錄在冊。
與室內接待相比,集市上的接待活動更具廣泛性和互動性,群眾們參與的熱情也更加高漲。截至本次接待活動結束,代表們共接待選民30余人次,收集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管理、民生服務等多個領域的各類訴求與建議13條。東街道人大工委將代表們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了梳理匯總,按照“分類辦理、限時反饋”的原則,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轉辦,后續還將辦理情況列入監督計劃,持續跟蹤督辦。
這種依托“趕集”活動開展的戶外接待形式,打破了傳統接待模式的空間限制,讓人大代表能夠更直接地接觸群眾、了解民情,既拓寬了選民訴求表達渠道,也增強了代表履職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讓民主實踐真正融入居民生活的煙火氣中。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李茹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