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相山區南黎街道人大工委聚焦發揮代表主體作用,著力落實“兩個聯系”制度,以“標準化”“多元化”“精準化”為抓手,推動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工作提質增效,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筑牢根基。
以“標準化”建強聯系陣地。街道人大工委構建“1+9+1”標準化陣地矩陣(1個代表活動室、9個代表群眾聯系點、1個實踐站),形成全域覆蓋的民主陣地網絡。在各個陣地配備民情臺賬等資料,嚴格執行“定期接待、限時辦理、及時反饋”流程:代表活動室每月設立“代表接待日”,代表群眾聯系點由代表輪值駐點,實踐站每月召開“民主議事會”。今年以來,各陣地累計接待群眾230余人次,代表群眾聯系點及時收集老舊基礎設施改造、小區環境衛生治理等訴求,代表活動室推動代表與職能部門現場會商,實踐站通過集中議事解決小區停車難、餐飲油煙治理等問題,讓群眾訴求有處說、有人辦,實現“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以“多元化”拓寬聯系渠道。打破“坐班接待”模式,通過“固定+流動+線上”模式推進代表主動走進群眾。創新“代表+辦公桌流動”,堅持每周在9個社區輪流設點,代表們帶著民情登記本“上門辦公”,今年以來已開展31場,收集“小區樓頂滲水”“菜市場路面破損”等建議37條;推出“代表+攤位”活動,在便民市場等場所與群眾拉家常,收集“增設社區健身器材”“維修破損路面”等意見20條,當場解決“寵物擾民引發鄰里糾紛”等問題8件。線上搭建“碼上辦”智慧平臺,通過微信群構建24小時“民情接收站”,聚焦老舊小區改造等熱點收集建議46條,推動解決“小區公共照明損壞、下水管堵塞”等17件民生難題,形成“線上發聲—線下落實—線上反饋”閉環。
以“精準化”提升履職實效。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行“群眾點單、代表接單、人大工委督單”閉環模式。針對老舊小區更換電梯資金籌措難等民生痛點,組織代表開展專題調研7次,推動街道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聯合住建、財政等部門,推進了129部電梯更換,惠及16個老舊小區居民;同步協調修復小區破損路面,鋪設瀝青、改造排水口,解決“雨天積水、晴天坑洼”問題。精準閉環讓“問題清單”實實在在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幸福賬單”。
記者鄒晨光
通訊員劉西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