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相南街道人大工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持續跟進監督,用監督的力度提升民生的溫度,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緊盯民生工程,筑牢幸福根基。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民生工程直接關系群眾生活品質。街道人大工委成立專項監督小組,把全過程、跟蹤式監督貫穿民生實事項目始終。在惠苑路統建小區、陳莊老舊小區等改造過程中,代表們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居民座談會等方式,收集群眾關于停車位規劃、綠化布局等意見20余條,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并督促整改。目前,小區改造已基本完工,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讓居民拍手稱贊:“人大代表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現在下樓散步都更舒心了!”
聚焦急難愁盼,回應群眾關切。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充電難”問題,街道人大工委主動作為,將其列為年度重點監督議題。代表們通過深入社區調查、蹲點調研等方式,掌握轄區車輛保有量、充電樁缺口等數據,形成專題調研報告,推動街道統籌規劃,新增了公共停車位21個、7個電動車充電棚、2組充電樁。同時,對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物業管理等問題,開展“回頭看”監督檢查,督促相關部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問題整改不反彈。
創新監督方式,提升履職效能。為增強監督實效,街道人大工委創新推出“線上+線下”雙軌監督模式。線下設立“人大代表民情聯絡站”,每月固定時間接待群眾來訪;線上建立微信群,群眾可隨時發送上傳問題線索。今年以來,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5條,推動解決道路破損、路燈不亮等民生問題28件。此外,還建立“監督—反饋—整改—評價”閉環機制,邀請群眾參與整改效果評價,真正做到“群眾出題、代表破題、效果由群眾打分”。
“監督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滿意是唯一標準。”下一步,街道人大工委將繼續強化責任擔當,深化監督實效,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用實實在在的監督成果,繪就民生幸福新圖景。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張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