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全面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改革創新激發基礎教育新活力,向著人民滿意的目標穩步邁進。今年以來,在濉溪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教育系統凝心聚力、加壓奮進,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育人才工作,扎實推進教育人才領域綜合改革,創新教育人才工作機制,優化教育人才成長、發展環境,持續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向優而進、向強而行。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良好的師德師風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濉溪縣強化精神塑造,弘揚教育家精神“鑄師”,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的關鍵環節來抓,鑄師魂、強專業、優梯隊,在師資隊伍上做到教有所進、教有所長。建立全鏈條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扎實推進師德師風教育涵養常態化、日常監管制度化、考核評價科學化、規范懲處嚴格化。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培訓管理全過程,全覆蓋開展學校師德師風專題學習,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評選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個、先進個人800名。組織開展“我身邊的好老師”系列宣傳,選樹典型,示范引領,安徽省新時代郭勝道、王慶蘭名校長工作室掛牌。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濉溪縣健全培養體系,助推專業成長“強師”,建立全員參加、全生涯覆蓋的師訓體系,優化骨干教師成長通道。完善教研員隊伍建設,推進區域一體化教研。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和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三名”工作室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推進縣域內教育優質均衡。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集中培訓8000人次,中小學教師遠程全員培訓7900人次、音體美轉崗培訓950人次、跨學科培訓360人;組織參加淮北市小學科學、信息科技骨干教師的集中培訓工作,參與教師200人。組織中小學暑期培訓班14期,參訓學員1050余人。組織全縣中小學黨組織書記、校長赴無錫研修培訓68人,16名中小學校書記、校長等赴江蘇鎮江、南通掛職學習,提升學校發展和教育改革引領力。積極推動教育人才招引,充實教師隊伍。濉溪縣搭建發展平臺,優化隊伍結構“育師”,通過教師招聘、自主引進、公開競崗、定向培養安置、“三支一扶”招募、購買服務、“夕陽紅”招募、縣外引進等方式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強化青年干部培養,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聽取發展建議,做好專業發展規劃,加大“新秀”儲備力度。積極開展結對幫扶、送課下鄉、師徒結對、名師示范等活動,助推師資均衡,深化教師交流輪崗,干部隊伍進一步優化。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激發縣域教育事業發展活力。濉溪縣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做好縣第二實驗學校與合肥市五十中天鵝湖校區、孫疃中學與淮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合作辦學,合力打造省級優質學校。實施優質學校牽頭帶動薄弱學校的“1+N”集團化辦學,已組建“緊密型”“托管型”“聯盟型”教育集團8個,新增優質學校9所、優質學位4500個。扎實推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雙創”工作,建立起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雙提升。深化教育交流合作,舉辦2025在皖招生本科院校招生宣傳交流研討會,全國近50所本科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參會。積極搭建國際教育交流平臺,接待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代表團、俄羅斯莫斯科國立第1520中學代表團,共同探討教育創新融合路徑。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在各類比賽中,獲得市級獎項1140余人,省級獎項21人。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實施“智慧徽師成長計劃”等系列培訓,覆蓋教師5600余人次。積極申報“央館虛擬實驗”規模化應用試點區、國家級“生態友好幼兒園”項目試點區。教育信息技術課題市級立項20項,10項省級課題穩步推進。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彭先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