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近年來,濉溪縣劉橋鎮以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為核心,多維度筑牢糧食生產“命根子”,通過制度創新、政企協同、科技賦能與全民參與,構建耕地保護立體網絡。
以案促改,織密違法用地網絡監管。劉橋鎮以違法用地整改為切入點,建立“主動擔責—溯源倒查—聯動治理”機制,多部門協同發力,建立耕地保護臺賬,實行“季度分片巡查+不定期抽查”模式,對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從嚴追責問責,同步推進土地找回工作。通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形成“查處一起、震懾一片”的監管態勢,從源頭上遏制違法用地行為。
政企聯動,打造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劉橋鎮聯合恒源煤電公司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采煤沉陷地實施土地復墾工程,通過科學土壤改良恢復土地肥力,全力提升耕地質量,保障糧食生產穩中有進;同步引入監理公司對土壤回填環節實行全流程監管,對違規行為嚴格執行履約保證金扣除與責任人追責制度。該模式既破解了礦區土地修復難題,又實現了“沉陷地變良田”的生態經濟雙贏,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土地根基。
科技賦能,激活糧食增產內生動力。保障糧食安全,廣大農民是主體,有錢賺,才有種糧的積極性。劉橋鎮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劉橋村、楊莊村黑小麥“濟紫麥2號”畝產增收100多斤,回收價格每斤高0.2元,土地收入效益大幅提升。實施河道清淤水利工程,降低旱澇災害風險;對接金融機構落地三大主糧生產成本和收入保險政策。通過“良種+良法+良機+良策”組合拳,全方位保障糧食產能提升,極大地提升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同時,設立土地咨詢臺,利用鎮村兩級廣播等平臺,大力宣傳相關典型案例、法律知識,在全鎮營造關注耕地保護、參與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
記者 王守明 通訊員 王德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