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濉溪經濟開發區錨定“千億園區”目標,以打造“四個新優勢”為抓手,在產業升級、基礎完善、服務優化等多條賽道同步發力,通過產業鏈、要素鏈、服務鏈深度融合,推動園區發展質效雙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鏈式集聚筑根基主導產業挑大梁
走進開發區安徽中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一卷卷高精度鋁箔正通過全自動生產線下線。作為園區金屬新材料產業的“鏈主”企業,其年加工鋁制品能力突破80萬噸,帶動力幕科技等20余家配套企業形成產業集群。目前,開發區已培育形成金屬新材料、裝備制造、醫療健康、化工四大主導產業,集聚度達67.9%,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年產值近200億元,成為撐起園區發展的“脊梁”。
產業壯大離不開精準招商的“強引擎”。開發區創新基金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上半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個,較去年同期增長24.4%。在金屬新材料領域,中基涂布鋁箔等17個項目扎堆落戶,總投資達36億元;裝備制造產業則瞄準開揚泵業等16個在談項目,總投資超53億元,產業鏈條不斷向高端延伸。項目建設同樣“加速跑”,通過“四辦”工作機制全程代辦服務,12個項目實現“簽約即開工”,丹青新材料等8個項目順利入庫,為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基建升級優環境要素保障添底氣
“從企業用電到污水處理,園區都替我們想在前頭。”理士電源負責人點贊的背后,是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提速。今年以來,園區新建改造道路13條,海棠路南延工程直通徐淮阜高速濉溪北出口,物流效率提升30%;二污擴建項目投用后,污水處理能力躍升至10萬噸/天,為企業擴產提供堅實保障。
化工園區的“蝶變”尤為顯著。對標安全風險D級標準,特勤消防站、5公里公共管廊、智能化封閉管理系統等“硬核”設施全部建成,11項省應急廳反饋問題正逐項整改銷號,安全與發展實現“雙提升”。要素保障更顯“溫度”:紅楓變電站即將竣工,理士變電站加速建設,投用后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用電成本750萬元;90兆瓦綠電項目并網發電,年發電量達2.34億度,企業用電成本降低15%;工業用氣“量價掛鉤”政策落地,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負200萬元。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讓企業輕裝上陣。
服務創新增活力營商環境再優化
“沒想到從項目備案到施工許可,10天就辦完了!”中瑞新材料項目負責人的感嘆,道出了開發區“保姆式”服務的效率。今年,園區深化“標準地”改革,工業用地100%實現“拿地即開工”;通過“畝均論英雄”評價體系,已盤活欣誠五交化等5家企業的552畝低效用地,釋放發展空間。
創新平臺成為賦能發展的“智慧大腦”。安徽省鋁基新材料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獲批建設,濉溪(南京)飛地科創中心新培育D類人才1人,3個國家重點人才項目申報推進中,智力支撐持續強化。針對企業訴求,開發區建立“隨接隨辦”機制,上半年辦結近150件企業難題,“棒棒茶”會等政企溝通渠道暢通高效,讓企業發展更安心。
如今的濉溪經濟開發區,正以產業集群的“強磁場”、要素保障的“組合拳”、優質服務的“加速度”,朝著“千億園區”目標穩步邁進,以奮進之筆為淮北高質量發展書寫著精彩篇章。
記者 閆肅 通訊員 趙龍飛 王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