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推廣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第二批改革創新典型經驗的通知》,總結提煉11條改革創新典型經驗,濉溪縣有5條創新舉措入選,位居全國12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第二位。同時,該縣《資金共池健康共管價值共創“三共”促“三新”》——以醫保包干推動醫共體建設的改革創新案例入選全國案例(全國僅4件入選)。
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積極推動濉溪縣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筑牢了基層健康屏障,推動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
強化組織領導與部門協同。組建縣委衛生健康工作委員會,由縣政府分管領導兼任工委書記,強化對試驗區建設的監督管理和投入保障責任,推動“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成立濉溪縣醫共體黨委,明確醫共體黨委書記由縣衛生健康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將386名原村級計生專干轉為村級衛生健康專職干部,其待遇保障按村干部標準落實。
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立完善人員下沉長效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60名長期駐點鄉鎮衛生院的縣級牽頭醫院幫扶人員,基本工資由派出醫院發放,績效工資由衛生院發放。設立縣鎮兩級醫師培訓統籌資金,為醫師培訓進修、會診手術等提供支持,已累計支出2334萬元。堅持醫保包干,深化醫共體利益共享機制,濉溪縣醫共體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大包干”連續8年實現結余,慢病醫保“小包干”連續4年實現結余。
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管鄉用“編制周轉池”,通過該制度累計招聘151名衛生技術人員補充到各鎮衛生院。專項招聘22名大學生村醫,將其納入衛生院編制管理。將212家符合條件的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全部轉為鎮衛生院延伸醫療服務點,點內非編制衛生技術人員統一納入衛生院編外聘用職工管理,規范工資與社保標準。
創新優化服務模式。18家衛生院全部設立慢病一體化門診,224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納入門診慢病醫保定點管理,依托醫共體中心藥房,實現縣鎮村三級用藥銜接。以行政村和社區網格為單位,劃分232個健康管理單元,由2626名縣鎮村三級醫務人員組成專業服務團隊,以慢病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開展健康管理服務。今年上半年,全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75.26%,高血壓和糖尿病規范管理率分別提升至91.59%、86.25%。
記者 詹巖 通訊員 陳琢 梁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