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里,工人通過操控臺發出指令,智能機器人的機械臂精準舞動,高效完成復雜的焊接操作;試車場地上,23G觀光車等新產品輪番登場,接受爬坡、顛簸、雨淋、涉水、砂石等不同路面的“苛刻”考驗……4月18日,在安徽合派特種車輛制造有限公司采訪的記者,處處感受到創新的澎湃力量和嚴格的生產標準。
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制造轉型的當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安徽合派位于淮北高新區,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專業特種電動車輛制造企業,主要經營電動叉車、電動觀光車等產品,擁有標準化廠房21.7萬平方米。成立以來,公司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產品換代,建有技術研發中心、倉儲物流中心、信息化中心及綜合辦公服務設施,建立特種電動車輛數字化設計開發平臺,配備能滿足多種特種電動車輛主要零部件和整車生產需求的數控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等離子切割機、自動化拋丸噴粉線等智能裝備,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近年來,企業先后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工業設計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綠色工廠、淮北市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企業等。
“我們致力于打造綠色環保特種車輛領軍企業,持續加強產品研發能力建設,深化與淮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的合作,近年來研發經費始終保持在銷售收入的5%以上。”公司總經理周宗榮介紹,公司主導產品為“合派”牌以及“瑪西爾”牌特種電動車輛,CPD35型3.5噸及以下蓄電池平衡重式叉車、QSD60電動牽引車、DH-C2+2-8K打獵車、AGV智能搬運車等電動工業車輛暢銷世界各地,廣泛應用于工廠、車站、機場、港口等場所;電動觀光車系列產品則覆蓋旅游景區、樓盤銷售、高爾夫球場、園林小區、街道巡邏、酒店等領域。其中,作為核心產品的新能源電動觀光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
“民營企業是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4年實現產值1.57億元、銷售收入2.2億元的基礎上,公司將以創新為引擎,積極布局智能數字物流倉庫等新賽道,持續提升產品研發和服務能力。”周宗榮表示,安徽合派正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周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