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警官,連續十幾個小時分析數據時,您會不會覺得撐不下去呀?”10月27日上午,在市第二實驗學校的教室里,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望向講臺,孩子們圍著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警務技術二級主管王會知,拋出藏在心里的好奇。
這場充滿溫度的對話,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只有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成為淮北市“榜樣力量·勞模故事里的青春答案”主題活動中最動人的縮影——當勞模走進校園,奮斗的種子便在少年心中悄然萌發。
為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如春雨般浸潤校園,近日,市總工會聯合團市委統籌發力,在三區一縣的校園中掀起一場“青春與奮斗”的對話浪潮。安徽省勞動模范徐賓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會知與代冬祺、淮北市勞動模范周素英等“身邊榜樣”走進校園,以“升旗儀式+成長分享”的形式,將奮斗故事化作一堂堂“少年先鋒課”,讓勞動創造價值的真諦,在真實的故事中悄然扎根。
一顆稻種,種下堅守的信念
近日,在濉溪縣第二實驗學校,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研究員周素英手捧一簇金黃稻穗,將“種子的力量”娓娓道來。
她從選育良種到推廣農技,從烈日下的數據記錄到幫農戶破解減產難題,每一步都圍繞著“讓土地多產糧、讓農民多增收”的初心。
“種子要在泥土里扎根才會發芽,青春也要在奮斗里扎根才會成長。”她的話語如春風拂過田野,讓孩子們懂得了“堅守”二字的千鈞之重,也讓“勞動能改變生活”的信念隨稻種的清香留在孩子們心中。
一面紅旗,點燃創新的火種
10月20日晨,烈山區實驗學校的操場上,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
“小時候總好奇‘樹葉為什么是綠色的’,這份好奇,成了我探索科研的第一把鑰匙。”國旗下,安徽科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徐賓朋的“創新故事”,瞬間點燃了全場的科學熱情。
他回憶起步時的艱辛:簡陋的設備、技術的空白,白天跟著師傅學操作,夜晚抱著專業書“啃”到深夜。為攻克生產線升級難題,他和團隊連續做了上百次實驗,用“每一次失誤都是靠近成功的臺階”激勵自己,最終以合成生物學技術破解行業“卡脖子”困境。
“熱愛是老師,堅持是力量,責任是動力”——他的寄語如星火,在學生心中燃起“創新不遙遠、奮斗在當下”的信念。
一段征程,詮釋平凡的偉大
10月27日晨,杜集區第一實驗學校的校園里,淮北森迪物流有限公司網約配送員代冬祺的“平凡故事”,讓師生們悄然動容。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卻有暴雨中冒雨送餐的堅守,有暴雪天徒步幾公里的執著,更有從普通騎手成長為行業技能標兵、最終站上全國賽場的逆襲。“把送餐這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我的‘大目標’。”他用“零差評”“零事故”的堅守,詮釋了“任何崗位都能發光發熱”的樸素真理,更讓孩子們明白:青春的價值,藏在每一次認真的付出里。
今年,市總工會以“校園勞模精神思政課堂”為抓手,已開展各類主題宣講20余場次,印制勞模事跡材料2000冊,推出《時代先鋒·淮北脊梁》《聽老一輩勞模談勞動講奮斗》等紀實訪談課程40部。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配送路到刑偵一線,勞模們用親身經歷搭建起一座“榜樣橋梁”,讓青少年在聆聽中讀懂勞動的意義、奮斗的價值。
如今,在淮北的校園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種子正破土生長。那些從勞模故事中汲取的“奮斗養分”,終將化作青春的力量,為加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美好淮北,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勤于創造、勇于奮斗的新時代少年。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楊夢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