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今年9至10月,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首次開展游離蜱監測工作,為科學評估蜱傳疾病發生風險,切實筑牢蟲媒傳染病防控屏障提供科學依據。
蜱蟲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萊姆病螺旋體等多種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其活動情況直接關系到相關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風險。農田、荒坡草地及公園等區域,既是人類生產活動與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蜱蟲棲息的高風險環境。按照省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本次監測采用標準的“布旗法”進行:工作人員手持特制的白色布旗,在選定的監測樣地內勻速緩慢拖行,使布旗平穩掠過草叢、灌木枝葉及地表枯枝落葉層等,技術人員則使用專用鑷子,將附著在布旗上的蜱蟲裝入管內,并按采樣地點、生境類型、日期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分類與保存。
此項監測工作的開展,為我市精準評估蜱傳疾病發生與流行的潛在風險提供了科學依據。據介紹,市疾控中心將依據監測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相關部門和公眾落實環境清理、個人防護等綜合性防控措施,進一步筑牢蟲媒傳染病防控屏障,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李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