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題共答“創新之問”,同思共謀“發展之招”。
9月15日下午,在市行政中心三樓會議室里,回答“創新之問”調研座談會(科技創新工業發展專題)火熱舉行。3個小時的“頭腦風暴”中,縣區及市直、駐淮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高校、企業、協會負責人以及部分年輕干部紛紛打破思維壁壘,讓創新創意的火花在思維碰撞中迸發。
“我建議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希望深度挖掘綠色食品品牌內涵,強化食品產業鏈人才培養和引進,推動綠色食品產業‘提檔升級’。”……座談中,大家直奔主題、暢所欲言,緊緊圍繞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招商引資質效、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等內容,集思廣益獻良策,群策群力出實招,讓一個個“金點子”破土而出。
創新鏈是產業鏈的“發動機”,產業鏈是創新鏈的“落腳點”,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關鍵在于抓住科技成果轉化這個“牛鼻子”。然而,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也是“最難一公里”。
“我們可以從創新合作機制、破解轉化瓶頸、筑牢人才根基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打破這種困境。”市科技局資源配置與監督科副科長田思雨在會上表示,在市校合作對接中可探索以“技術入股”或“收益分成”替代純現金交易的模式,既能讓高校院所的無形資產轉化成真金白銀,也能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將中試平臺作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的重要抓手,用好臨渙化工園區科創加速器,打造“中試+”生態圈。
“我們要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等平臺,以項目為載體,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更多科技成果在淮轉化落地。”淮北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峰說道。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關乎未來競爭力的“必答題”。淮北如何作答?
“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安徽龍波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建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建議政府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同時,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例如利用智能化技術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升級改造,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作為全省“南銅北鋁”戰略的重要一極,鋁產業是我市的傳統重要產業之一,也為大力發展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淮北高新區經濟發展局主管馬亞莉表示:“建議以鋁為基,堅持延鏈補鏈強鏈,推動鋁基金屬材料向高端應用延伸。主動融入汽車‘首位產業’,打造淮北獨具特色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制定‘獨樹一幟’的鋁基產業支持政策。”
營商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代表著一座城市的軟實力和競爭力——哪里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資金就向哪流,項目就在哪建。
“落戶淮北高新區以來,高效便捷的服務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淮北的誠意和速度。一項項優惠政策的持續落實,更是一劑強心劑,堅定了我們在淮加大投資的決心。”銀邦金屬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如亮對淮北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表示贊賞,并就優化營商環境提出建議。“希望能聚焦資金、人才、土地等關鍵領域精準發力,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幫助企業破瓶頸、解難題,為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招商引資關系轉型發展成效,意義重要、責任重大。座談會上,大家就如何提升招商引資工作質效紛紛建言獻策:“建議構建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的多元化招商模式。”“要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厭‘舊’,提供一樣的服務保障和政策支持。”……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座談會雖已結束,但眾人匯聚的智慧火花,正如一顆顆飽含希望的種子,扎根于淮北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這場關于“創新之問”的共答,正從熱烈的會場,走向更加廣闊的火熱實踐。
記者 詹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