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烈山區臨海童街道海孜礦中心社區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日?,嵤拢选包h建”作為貫穿社區治理的“定海神針”,“服務”作為聯系千家萬戶的“溫情紐帶”,用心用情用力編織出一幅溫暖祥和的幸福圖景。
“黨建”穿針引路,織密組織體系“一張網”。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延伸工作觸角,確保服務網絡覆蓋到位、力量下沉到底。筑牢“前沿陣地”,優化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小區“紅色驛站”功能,成為居民議事、活動、服務的核心樞紐。建強“骨干隊伍”,選優配強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員中心戶,發揮“頭雁”效應;將社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等納入統一管理,根據特長設崗定責,進行政策宣傳、糾紛調解、便民服務等,確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通過織密建強組織體系,為精準對接民生需求、高效落實服務舉措提供堅強保證。
“服務”連線貫通,搭建民呼我應“連心橋”。搭建“多元參與”平臺。深化“黨員責任區”制度,將社區劃分為5個大網格、10個微網格,黨員帶頭擔任政策宣傳員、信息收集員、矛盾調解員、安全巡查員、困難幫扶員。一年來,開展常態化走訪摸排500余次,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網格”。依托“居民議事廳”“民情懇談會”等機制,定期收集民意。建立“需求、資源、項目清單”,實現精準對接。針對“一老一小一弱”,開展“助老”“托育”“鄰里守望”等常態化志愿服務。圍繞環境整治、設施維護、文化娛樂等共性需求,組織黨員帶頭開展“家園清潔日”“公共設施維護”“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將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幸?!庇|手可及,織就民生改善“實景畫”。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解決了一批民生難題。今年以來,通過黨員帶頭、居民參與、多方協調,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樓道燈維修更換100余處,維修公廁、居民樓屋面漏水500余平方米,改造提升公共活動空間2處,修繕坑洼路面150余平方米,更換破損窨井蓋27處,切實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包h建+服務”的工作模式,有效激發了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帶動了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形成“黨組織引領、黨員示范、居民參與”的良性互動格局。一個個民生“小事”的解決,匯聚成居民可觀可感的“幸?!睂嵕?,持續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溫度和質感。
記者 王守明 通訊員 鄧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