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皖北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烈山區宋疃鎮“七彩和村”農旅小鎮的會議室內,一場場圍繞“共富”展開的圓桌對話,正如同這個收獲的季節般結出累累碩果。自今年6月以來,宋疃鎮創新推出“共富合伙人”機制,連續舉辦多期專題圓桌會議,聚焦產業瓶頸、匯聚多方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6月25日,首期圓桌會以“新農人·新沃土·新圖景”為主題,邀請十余名種植能手、農技專家和鎮村干部共聚一堂。和村社區興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原黨總支書記李居全在發言中堅定地表示:“和村蘋果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我們不僅要傳承好這份產業,更要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路徑。”他的一席話,道出了不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心聲,也拉開了宋疃鎮系列圓桌會議的序幕。
幾天后的7月3日,第二場圓桌會緊鑼密鼓地召開。這一次,鎮里聯合區工商聯和多家行業協會,共同把脈農產品產銷難題。質量管控不足、宣傳推廣薄弱、價格體系混亂……這些長期困擾農戶的問題被一一擺上臺面。通過頭腦風暴和案例分享,與會者逐漸凝聚共識:必須從提升品質、穩定價格、強化宣傳三個方面系統破局。
真正讓人看到改變的是后續的落地行動。在圓桌會的推動下,宋疃鎮逐步構建起“企業點單、部門接單、督查跟單”的服務機制。例如,針對部分建材企業提出的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問題,鎮政府協調交通部門、物流企業召開專場對接會,最終推動建立區域共享物流體系,幫助企業降低運輸成本近15%。
一家參與企業負責人感慨:“這樣的對話不是走形式,是真正奔著解決問題來的。”
而最大的突破出現在9月5日。當天下午,宋疃鎮將圓桌會搬進了“美麗和村”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并特邀合肥市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團隊遠道而來,共商跨市合作。會上,和村社區、黃營村分別與馬郢村簽署共建協議,標志著兩地村級合作正式啟動。宋疃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曉梅在介紹合作背景時表示,希望借助馬郢村在鄉村旅游、社區營造等方面的成熟經驗,為宋疃鎮的農旅融合發展和“宋出良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注入新思路。
現場,宋疃鎮黨委書記李新與烈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程文昱共同為“宋來村風一共富合伙人”圓桌會揭牌,并向新聘的3名“產業村長”和2名金融合伙人頒發聘書。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將為宋疃鎮帶來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一位剛受聘的“產業村長”表示:“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我們要發揮專長,真正為鄉村產業帶來改變。”
圓桌會不僅聚焦宏觀合作,也著力解決具體問題。一次會議上,多家服裝加工企業反映面臨“用工難”和“訂單不穩定”的雙重困境。通過圓桌協商,鎮政府牽頭搭建了“訂單—工廠—工人”聯動平臺,整合周邊勞動力資源,建立彈性用工機制,同時幫助對接更多穩定訂單源。目前,已有5家企業通過該平臺緩解了生產壓力。
金融支持也在圓桌會上實現了突破。通過邀請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合伙人”參與會議,宋疃鎮推動了銀企面對面溝通,已有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功獲得低息貸款和政策性擔保支持。
截至目前,宋疃鎮已舉辦6期“共富合伙人”圓桌會議,組織50余家企業參與,推動解決包括低息貸款、生產資料銜接、物流優化等在內的10項具體問題,另有6項正在積極推進中。這一機制不僅成為政企學研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更通過跨市協作、人才引入、資源整合等方式,持續拓展著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我們希望通過‘共富合伙人’機制,真正打破行政壁壘、打通資源堵點,讓各方力量在鄉村振興中找到位置、發揮作用。”李新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這一機制,尤其在做實跨市合作、強化人才賦能、培育本土品牌等方面重點發力,努力走出一條“以鏈聚產、以產促富、以富興村”的振興之路。
記者手記:
一張小圓桌,撬動大作為,為鄉村振興邁出堅實一步。在宋疃鎮的“共富合伙人”會議上,我看到的不僅是政、企、民圍坐一堂的坦誠對話,更是問題被撕開、方案被落地的真實變革。從物流協同到跨市合作,從金融活水到產業賦能,這里沒有空話,只有精準的“把脈開方”。或許,鄉村振興最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張圓桌:它讓各方力量平等坐下,讓智慧與資源在對話中流動,讓共富之路越走越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