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醫保基金精細化監管,筑牢基金安全防線,今年以來,市醫保局依據安徽省相關管理實施細則,推行醫保支付資格“駕照式記分”管理制度,將定點醫藥機構違規行為“鎖定到人、追責到崗”,將醫保基金安全意識深植每位醫保醫師心中,為參保群眾的“救命錢”筑起堅固防線。
精準錨定對象,實現“人崗全覆蓋”監管。聚焦醫保基金使用全流程關鍵環節,明確兩類重點監管對象:一是定點醫療機構中參與醫保基金結算的醫療、藥學、護理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及結算審核人員;二是定點零售藥店負責人及持證藥師等藥學技術人員。相關人員憑所在機構醫保服務協議自動獲取醫保支付資格,同步納入“一人一檔”監管體系,確保基金使用全鏈條“有人管、有人擔責、有據可查”。
科學設定規則,構建“梯度化懲戒”體系。細化責任層級與記分標準,劃分“一般責任者”“重要責任者”“主要責任者”三級記分檔次,根據違規行為性質、涉及金額及責任歸屬,將記分分值從1分到12分梯度設置,并明確從輕、從重裁量情形,對欺詐騙保等嚴重違規行為“零容忍”,實行一次性記12分。同步跨機構備案狀態信息,違規記錄在全市醫保系統內互通互認,杜絕“一處違規、別處規避”的漏洞。截至目前,已對全市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開展醫保支付資格記分處理210人次。
強化結果運用,織密“全閉環防護”網絡。根據記分結果實施梯度管控:累計3分的由機構開展約談培訓;記4至8分的,由醫保經辦機構談話提醒并視情公示;記9至11分的,暫停支付資格1至6個月;累計或單次12分的,終止資格,且最高3年不得重新備案。同步建立資格修復通道,相關人員可通過政策培訓考試、協助監管工作等方式減免記分,年度最高減免3分。同時,市醫保局將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記分情況通報同級衛生健康、藥品監管等部門,形成監管共治的閉環管理體系,切實守護參保人的“救命錢”。
記者 傅天一 通訊員 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