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北空氣質量提升攻堅的關鍵節點,淮北國安電力有限公司以兩臺320MW機組的全面超凈排放改造為抓手,構建“政策響應、技術攻堅、效益共贏”完整實踐路徑,10月30日1號機組一次性并網成功,為這一路徑畫上圓滿句號,標志著該公司重點布局的“脫硫提效”“超凈排放”與“運行靈活性”三大改造項目全面完成,為區域能源清潔利用和綠色發展貢獻新力量。
政策驅動,國企擔當跑出“加速度”。面對《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方案》中“十四五”末期29臺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面實現超凈排放的硬性要求。政策就是命令,落實更是責任,國企必須在環保攻堅戰中作出表率。公司創新提出“檢修與改造協同、環保與效能并重”的技術路徑,建立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從前期方案論證設計到后期施工質量驗收的每個環節精準發力,從4月至6月實施2號機組改造,到9月至10月實施1號機組改造,實現了安裝調試到并網投產一次性成功,兌現了國企在生態保護中走在前列的承諾,為區域企業落實環保政策提供了高效范本。
聯合攻堅,精益管理實現“提質效”。針對環保改造中交叉作業風險高、人員調度難度大等痛點,公司推行“清單化管理+精細化調度”機制,統籌500余人施工團隊連續奮戰,歷時8個月順利完成既定改造目標,最終實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穩定控制在5、25、35毫克/標準立方米以下,機組調峰深度達到30%,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生產效能的“雙重提升”。
綠色發展,清潔能源注入“新動能”。改造后的數據見證了綠色轉型的實效,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60%,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約11噸、二氧化硫排放約31噸、氮氧化物排放約32噸,為皖北大氣環境改善注入實質動力。同時,機組靈活性的提升增強了調峰能力,配合區域網架保障皖北地區能源穩定供應,在電力需求關鍵期發揮“壓艙石”作用。這種“環境效益優先、兼顧經濟社會效益統一”的發展模式,生動詮釋了綠色能源如何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淮北市已進入秋冬季污染綜合管控關鍵期,淮北國安公司正進一步加碼減排舉措,以更嚴格的標準、更務實的行動鞏固治污成果。作為區域能源供應的重要力量,公司始終秉持“環保投入不是負擔,而是轉型機遇”的理念,未來將持續聚焦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能源利用效率再提升、污染物排放再降低,在保障電力供應穩定的同時,為皖北地區天藍水清的宜居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大局貢獻更大力量,讓“兩山”理念在能源領域結出更豐碩的成果。
通訊員 薛輝 陳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