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1至6月,全市開發區經營(銷售)收入實現903.02億元,同比增長5.39%。
理順管理機制。突出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的功能定位,大幅精簡綜合事務部門,動態調整園區賦權事項。上半年,全市開發區內設機構由49個減少至33個,經濟管理權限事項調減34項。
突出市場化運營。完成相潤集團與高新投公司整合重組,整合后的相潤集團成功獲評“AA+”主體信用評級,資產規模達93億元。探索“基金+產業”發展模式,全市開發區平臺公司共參與設立8支基金。
優化要素保障。積極推進電力現貨交易,擴大園區新能源裝機規模,累計降低用電成本2.3億元。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以價格引導和協調為主要內容的工業供熱價格機制,國安電廠、中利電廠煤熱聯動價格分別較去年降低5.66元/噸、5.89元/噸。完成工業用氣價格下調,企業用氣成本較去年同期降低1385.4萬元。加大低效用地處置力度,全市開發區累計處置低效工業用地1507.47畝。
規范考核激勵。將開發區績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掛鉤,根據各園區年初目標實現情況、全省開發區爭先進位情況實施績效考核,確定薪酬考核系數。各開發區自主制定內部考核方案和薪酬分配方案,實行“崗位工資+績效獎金”薪酬制度,突出“工作業績、以崗定薪”。
記者 王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