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區礦山集街道南山村是遠近有名的長壽村,村里的百歲老壽星田石氏如今依舊思維清晰,生活自理。
順著南山村下圩自然村主干道一路往前,能看到整治得井井有條的村中小花園、池塘和小廣場。田石氏就住在廣場旁邊,房屋不大,收拾得干干凈凈。
“老人家!身體好呀!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來看你啦!”村干部熱情地走上前,和老人打著招呼。“我聽不清恁說的啥?我進屋拿糖餅給恁們吃。”老人一邊說一邊要起身進屋,想拿出她喜歡的美食分享給大家。當她聽懂了大家是來看她時,跟孩童般笑著問:“恁抽空跟俺打麻將不?”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田石氏身份證上顯示,老人出生在1924年。從小飽受戰爭、自然災害之苦,家庭生活貧窮,以至于她沒有自己的名字,婚后才有了“田石氏”這個名字。新中國成立之后,和千千萬萬的勞動者一樣,她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的大潮中。丈夫是早期的村干部,響應黨的號召,率先在村里成立互助組、合作社,是當地聞名的先進人物,1955年轉為國家脫產干部后,長期在外地工作。既要忙于生產勞動,又要照顧好7名子女,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到了田石氏一人身上。白天在生產隊勞動,晚上在微弱的油燈光下縫補一家老小的衣服。
“俺打小就干活,年輕時候孩子沒人帶,就抱著孩子下地割麥子,把孩子就擱在地頭上叫他自己玩,不能耽誤收麥呀。現今孩子都大了,大閨女都八十好幾了!”說起過去的苦日子,老人邊說邊笑著,風清云淡。
“俺不識字,俺得讓俺的孩子都識字!”老人說,再苦再難,她都要把7個子女都送去上學,讓他們識字有文化。多年艱苦的生活,磨練了老人不服輸的性格,就像南山上的老杏樹,櫛風沐雨百余年。
村里人說,田石氏老人一生樂于助人,心地善良,平時就喜歡打麻將,思路清晰,贏的多,輸得少。老人的兒子介紹,老人閑不住,愛勞動,前幾年還自己開過小商店,現在閑下來了。平時一大早,老人稍微鍛煉鍛煉身體,大部分時間就在自家門口,偶爾掃掃地,溜達溜達,從來沒有過三高等病癥,整天樂呵呵的。每到年節,一家老小100余人都來給老人拜年,五代同堂,非常熱鬧。
“現今日子和以前比,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能過上現今這樣好日子知足了,人得學會知足!”老人笑著說。近年來,南山建起了漢文化博物館,山間修起了環山路,老人見證了昔日窮山村到現在全國文明村鎮、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首批示范村的巨大變化。老人說,現在生活這么好,要學會知足,天天過得開開心心。
記者 馮冬梅 通訊員 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