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片低洼地一下雨就積水,種莊稼都不保本,看著就讓人心疼。現在可好了,村里把地盤活,搞起了稻米種植基地,我們不僅能拿土地租金,還能在基地里干活掙錢。”7月23日,朔里鎮矬樓村村民縱瑞標望著綠油油的稻田高興地說。
矬樓村位于我市東北部,因采煤沉陷部分土地成為低洼地,難以進行傳統農業種植。為解決這一問題,村“兩委”積極謀劃,尋求發展新路徑。在鎮人大的牽線搭橋下,矬樓村與近年來大力發展水稻種植和加工的段莊村達成合作意向,決定整合資源共同發展。矬樓村黨總支副書記王亞飛介紹,村中有140畝低洼地,一直閑置浪費。段莊村的村集體經濟公司朔湖米業有成熟的稻米種植和加工技術。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利用矬樓村中低洼土地,加上段莊村的朔湖米業的技術和市場渠道,打造一個稻米種植基地。來到這片稻田,記者看到土地已被整平成大塊水田,田邊水渠里引來清澈的水,綠油油的秧苗在藍天白云下隨風擺動,呈現出一片美麗的田園風光。
土地流轉是項目推進的關鍵一步。“萬一合作出了問題,我們的土地收不回來了,怎么辦?”面對村民的顧慮,鎮人大代表們主動擔起責任,開啟了入戶走訪模式。鎮人大代表樊麗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村民的各種疑問。在村民張金芝家中,她了解到村民怕流轉后沒保障。樊麗耐心為她算起了賬:“土地流轉后,你每年能拿到固定的租金,旱澇保收。這合作是簽了合同有法律保障的,你的土地權益不會受影響。”村民張慶法在自家地里種了不少花生,他一臉不舍。樊麗連忙解釋,先統計好花生數量和長勢,等花生成熟收割后再進行土地流轉。為了讓村民更直觀地了解合作模式,代表們還帶著村民去段莊村的朔湖米業參觀。看到現代化的加工車間和紅火的銷售場面,村民們的疑慮漸漸消散。村民葛長全說:“原來段莊村的米業搞得這么好,跟著他們干,我們放心。”“作為人大代表,我們的職責就是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通過這次入戶走訪,我們了解了村民的真實想法,也讓村民明白了合作的好處。看到大家從猶豫到支持,我們再累也值得。”樊麗深有感觸地說。
據了解,該稻米種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負責提供種子、化肥、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基地負責組織生產,農戶以土地入股或參與勞動的方式參與項目。目前,基地已完成土地平整和水稻種植工作,預計今年秋季將迎來首次豐收。在鎮人大主席團的持續關注和推動下,目前矬樓村與段莊村的合作不斷深化。雙方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村村抱團發展,共同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記者馮冬梅通訊員陳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