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杜集區殘聯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畢業的幾位學員,已開始居家制作編織產品并定期交單,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今年以來,杜集區殘聯以“精準培訓、靶向就業”為核心,積極構建“培訓—實訓—就業”閉環體系,推動殘疾人從“掌握技能”向“穩定就業”高效轉化。
據介紹,今年以來,杜集區殘聯已舉辦3期技能培訓,共有115名殘疾人參加。培訓精準對接需求,培訓內容“接地氣”,涵蓋手工編織、農村實用技術等多個契合殘疾人實際需求的領域。其中,手工編織技能培訓邀請非遺手造工藝傳承人黃亞東擔任講師,培訓內容全面,從基礎編織技法,到花樣設計,再到完整作品制作,都進行了系統教學。培訓采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老師先詳細講解理論知識,隨后現場示范,手把手幫助學員掌握編織技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則依據當地農業特色和殘疾人自身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在課程時長方面,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期每班為六天,確保學員有充足時間消化知識。
目前,部分學員已開始嘗試居家制作編織產品。除居家制作外,杜集區殘聯在朔里鎮、石臺鎮專門設立編織點,為學員提供固定工作場所。學員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居家制作+定期交單”或“編織點集中作業”模式,既兼顧生活便利,又實現家門口就業。“以前總覺得自己干不了啥,沒想到學了手工編制,現在每月靠手工編織也能掙七八百元!”家住石臺鎮白頂山的肢體殘疾人張某難掩激動地說。
“職業技能培訓不是終點,而是殘疾人走向自立的起點”。區殘聯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培訓課程體系,拓展就業渠道,讓更多殘疾人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培訓一次、就業一人、增收一戶”的目標。
記者 馮冬梅 通訊員 孫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