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杜集區張莊學校的課堂上,同學們沉浸式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用斑斕色彩裝點校園時光。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鄉村校園美育形式,杜集團區委聯合淮北理工學院“紅淮兒”支教社,組織大學生志愿者來到學校,通過精心準備的圖文與視頻,向同學們介紹扎染這一古老而獨特的民間染色工藝。從扎染的歷史淵源到現代創新應用,從云南白族扎染的精美紋樣到扎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志愿者們生動的講解讓同學們對這門非遺技藝充滿好奇與期待。
“同學們看,用皮筋捆扎越緊的地方,染料越難滲透,留白的部分就會形成獨特的圖案。”在實踐操作環節,志愿者們詳細演示了扎染的基礎步驟,展示了夾扎、捆扎、折疊扎等多種扎結方法,并強調了不同扎法對染色效果的影響。從“染”的技巧,到染料用量比例及控制浸泡時間,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細致說明。同學們將白色棉布用皮筋層層捆扎,有的嘗試用夾子夾出規則的幾何造型;還有的別出心裁地設計出花朵形狀的扎法。進行點染時,孩子們更是化身“小小藝術家”,小心翼翼地翻動布料,期待著“魔法時刻”的到來。當拆開扎結的皮筋與夾子,一幅幅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呈現在眼前——或如繁星點點,或似流云變幻,孩子們捧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驚喜與自豪。“原來扎染能做出這么多漂亮的圖案!”同學們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扎染作品興奮不已,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
此次扎染支教課程,不僅讓同學們學習了扎染技藝,更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創造力。據介紹,今年以來,杜集區已組織多場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鄉村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記者馮冬梅通訊員張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