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個區、鎮、村三級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1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10個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6個“特色化”個人調解工作室……近年來,杜集區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深化訴源治理,通過“三個三”模式,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重點在基層發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科學規劃,陣地、機制、智慧“三項建設”強基礎。大力推進區、鎮、村三級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建設,設置綜合服務、信訪接待、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等服務窗口,整合各類平臺資源,選定5家常駐單位和17家輪駐單位,實行集中統一辦公,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化解”。統籌推動部門銜接聯動,構建“黨委吹哨、部門報到”“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及首問負責、即接即辦、定期排查、會商研判、協調辦事、評價回訪、人員管理、文明服務等8項制度,激活基層活力,形成部門合力,形成“訴調對接”“警民聯調”“訪調對接”“檢調對接”等多元化解糾紛的互聯共治格局,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銜接、優勢互補。依托省司法廳促進法治工作信息化平臺、12345熱線、110報警服務平臺、杜集區非警務警情分流平臺等線上載體,搜集矛盾糾紛線索,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
整合資源,專職、專業、特色“三大領域”同發展。從“五老”人員、“兩代表一委員”、鄉賢中選聘1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充實到區鎮(街道)兩級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集中精銳力量化解重大疑難案件及信訪案件。建立婚姻家庭、校園糾紛、勞動爭議、物業管理、醫患糾紛、商會、道路交通、消費糾紛、知識產權、自然資源等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0個,均配備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針對特定行業和領域的矛盾糾紛,提供專業化、精準化的調解服務,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率。建成零距離調解室、“三米巷”調解室、韓英調解室、永春調解室、老劉調解室、老賈調解室6家個人調解工作室,作為“特色化”調解力量化解各類糾紛。
創新治理,前端、中端、末端“三端發力”促轉變。建立以村(社區)干部、網格員、人民調解員、駐村(社區)民警為骨干的“4+N”矛盾糾紛排查隊伍,并利用其對轄區地熟、人熟、事熟、物熟的優勢,常態化開展定期排查,主動上門“找矛盾”做到關口前移、防范為先。發揮三級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作用,依托77個百姓評理說事點、書記說事室、農家法治書屋等陣地,多方力量協商議事,讓簡易糾紛化解在小組、一般糾紛化解在村(社區)、復雜糾紛化解在鎮(街道)、重大矛盾糾紛上交至區里。抓住法治教育關鍵點,建立以“三官一員一律”為主、“法律明白人”為輔的普法宣傳隊伍,開展法治宣講、以案釋法等活動,通過“法”與“德”的育化,提升群眾法治素養和道德水平,從根源上減少矛盾糾紛滋生。
記者 俞曉萌 通訊員 周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