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關系到群眾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推進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158個行政村,治理率提升至5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計完成納入國家、省級監管清單內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99處。
堅持統籌推進。秉持內源與外源同治、岸線與水體兼顧、治理與修復結合的原則,細化月度計劃,科學安排工期。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治理與28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287個行政村“百村清百塘”行動、清潔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相銜接,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務、住建等部門統籌推動污染源頭治理。市委農辦聯合生態環境等部門開展專題調研,起草《有機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推動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強化示范引領。創新探索“政府+社會資本+生態”的“程閣模式”,通過“控源截污、活水補水、生態凈化”實施系統治理,形成可復制的淮北經驗。該模式在全省現場會推廣,并獲生態環境部肯定,《中國環境報》、安徽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相繼報道。濉溪縣、相山區被納入省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獲專項資金4000萬元。
注重生態轉化。建立健全“鎮村河長+網格員”長效管護機制,由村網格員擔任溝、渠等小微水體河長,實現小微水體常態化巡護。推動治理后水體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養殖,形成“以魚凈水、以用促管”的良性循環。推廣糞污還田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結合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帶動建設民宿7處、農家樂1處,成功舉辦第五屆葵花節,吸引游客14萬余人次,幫助村民增收40余萬元。
記者 黃旭 通訊員 朱鋒

